探寻吴哥之魂 川人匠心打造

2019/12/30 17:03:50 发布者:dewfall 来源:德阳市广播电视台 浏览次数:19318
内容提要: 恢宏瑰丽的吴哥古迹,不仅是柬埔寨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见证,也是中柬两国民心相通、深厚友谊的写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以吴哥古迹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开发已成为中柬文化产业合作的新亮点,历史情景剧《吴哥王朝》正是这样一部“大戏”,这部表现吴哥窟建造历史的“大戏”一经推出就成为“爆款”,原因是什么?我们继续来看记者发自柬埔寨的报道。

  白天游览吴哥古迹,夜晚观赏舞台剧《吴哥王朝》,这是很多游客在柬埔寨的行程安排。长达75分钟的演出,将吴哥文明的起源娓娓道出,又迸发出喷薄之势。

  江韦薇,成都人,北师大编导系科班出身,她主创的不少剧目曾在吴桥国际艺术节、法国“舞台之火”等比赛中夺得大奖。受邀执导《吴哥王朝》,江韦薇和团队面临人地两生、文化不同、理念偏差等诸多“水土不服”,揭开那段尘封数百年的历史并不容易。

  卓尔不群的吴哥古迹,凝固着高棉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原汁原味展现吴哥历史”,这是柬埔寨方面的本能诉求,也是他们给中方团队出的一道题。

  在中方团队看来,“原汁原味”并非一成不变。如果不加提炼地照搬历史,最终砸掉的是中国的牌子。要实现国际化视野、中国化创意、柬埔寨元素三者有机结合,必须找到关键的破题之招。

  这种大开大合的理念,将创作的整个棋局激活,而要下好这盘棋,需要更加精准缜密的思维。由于世界上有关吴哥王朝历史的文献记载寥寥无几,中方主创人员几乎走遍了暹粒每一座寺庙,翻阅了吴哥窟每一段典故,在斑驳的信息碎片中去伪存真。

  为获取音乐灵感,中方作曲多次去原始森林录制鸟叫蝉鸣,到古庙中听僧人诵经;服装、化妆、道具的运用,既坚持保留高棉民族特色,又必须彰显“中国制造”的质感;从一盏到上百组,每一缕极具设计感的灯光,都是历史与现实、科技与艺术的共鸣。

  如果这些只是对一出舞台剧“形”的雕刻,努力寻找吴哥文明的“魂”,则是中国艺术团队扎根异国三年的坚持所在。整个剧目没有爱情的铺陈,而是选择了世间最伟大的母爱。剧中,月亮缓缓升起,母子相互依偎。当外敌入侵,吴哥的孩子于危难中挺身而出,母亲含泪目送孩子走上疆场……没有复杂的情节设定,返璞归真的表演感人至深。在江韦薇眼里,平凡、质朴、温暖、坚定,这是建造吴哥窟的精神力量,也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对吴哥文明的认知。

  “相互尊重、彼此借鉴、求同存异、和谐共生”,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成为剧目编创的动力,也让众多“走心”的创意孕育而生。这是热带地区十分常见的植物,在不同的人那里,它所扮演的角色大不一样。

  不只是“变身”的椰壳,更多特有的元素也以绝妙的方式登上舞台。大米,柬埔寨引以为傲的绿色农产品,“一带一路”上的“抢手货”,中国已连续四年成为柬埔寨米的最大进口国。让人感兴趣的是,如果让柬埔寨大米和中国创意相遇,它们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时间回到吴哥王朝盛世的某一天,人们在田野上载歌载舞。忽然,大米从天而降,丰收的甘甜注满他们的心间……

  继201710月首演之后,舞台剧《吴哥王朝》在2018年又推出升级版。迄今,这部由中国人主创,让柬埔寨人自豪的历史大戏已经演出六百多场次,为中柬两国文化交流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一带一路”国际文化合作典范,《吴哥王朝》近日被确定为2019-202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吴哥王朝》编创的过程,就像是一次穿越时光与吴哥先民的对话。在一部剧当中回答历史起源的叩问,传递对文明的敬畏之心,把观众看不到却又想知道的东西找出来,实现不同国家文化元素的艺术叠加,这犹如把巨石推上山顶,但中国艺术创作者做到了。“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中国用这样的声音告诉世界:只有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人类文明才能进步,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