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成都都市圈北部增长极,德阳未来这样干!
刚刚闭幕的市委八届十三次全会
和全市领导干部读书班
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审议通过了
《中共德阳市委关于制定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对德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作出总体谋划和系统部署
12月28日下午
中共德阳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
对市委八届十三次全会精神进行解读
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
并回答记者提问
解读
市委八届十三次全会
重大意义
这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规划建议这一主题主线,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这一国省战略,紧扣“三地两区”这一目标定位,以系统观念研究谋划部署“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我市更好把握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解读
主要特点
一是坚持看齐对标,突出政治站位。
始终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贯穿全篇,自觉向中央战略决策看齐、向省委重大部署对标。
二是坚持传承创新,提升发展能级。
传承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接续奋斗,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丰富完善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五个高于”的相对目标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优化路径抓手。
既着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德阳落地落实,提出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做强支撑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板块。
四是坚持开门纳谏,问策问计于民。
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汇聚众智,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结合起来。
解读
答记者问
01问:
市委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五个高于”的相对目标,是出于什么具体考量作出此番决策?
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市直机关工委书记吴成钢:
确定这些发展目标,主要基于四方面考虑:
1.有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方面积累了坚实的发展基础、积蓄了强劲的发展势能。
2.有必要. 现阶段,我市多方面多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生态不平衡等依然是短板。
3.有潜力. 目前,我市仍将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将释放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为我市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4.有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国省重大战略部署在德阳落地落实,一系列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重大平台将加快布局,必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重塑竞争优势、提升发展能级,推动德阳发展实现新一轮蝶变提升。
02问:
市委八届十三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战略部署,德阳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城乡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方面,将从哪些方面入手?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市协同发展局党组书记王锐: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空间布局上,做优做强中心城区,推动中心城区由“旌湖时代”走向“两河时代”(绵远河和石亭江)。
2.发展理念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将“公园城市”理念贯穿始终,协调人、城、产三者关系,全域建设公园城市。
3.城乡融合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做好乡村规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绿色产业,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等。
4.承载支撑上,构建“9高13快13轨”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协同推进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5.在民生福祉上,建立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健全完善多层次的就业支持和社会保障体系。
6.基层治理上,深化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03问:
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的定义是什么?德阳又如何来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黄琦:
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是指由世界级的重大装备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科研平台、产品和品牌构成,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基于专业化分工和比较优势,与先进技术、工艺、先进制造领域相关的企业及关联机构共生形成的高度协同、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产业链完善的重大装备产业创新网络,是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区域一体化的高级形态。
德阳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的路径和措施:
1.着力构建“3+3+5”现代产业体系. 做优发电装备、冶金装备、石化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做强通用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应急救援装备三大特色产业;培育智能网联汽车、高端工程机械、智能装备、新型储能装备、节能环保装备五大新兴产业。
2.加快打造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整合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依托长寿命高温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创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创新中心,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主导参与一批制(修)订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协同创新生态系统。
3.聚力优化提升产业链稳定链.聚焦产业短板,对外进行强链延链招商,对内进行补链建链培育,发展一批能够提供关键性基础件、通用件、特种原材料及专业化成套配件的核心配套产业。
4.深入实施集群成链培育、龙头引领示范、企业智能赋能、“两业”融合、体制机制创新“五大工程”。
04问:
在“十四五”期间,在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德阳等方面,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宏:
我市保护与发展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产业仍然处在转型提档升级关键期,布局仍然不尽合理,自然生态基础仍然薄弱,环保基础设施和磷石膏历史欠账还未还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依然任重道远。未来,将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1.以问题为导向,扎实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严格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和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2.以项目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项目的谋划、包装,统筹协调推动高质量实施项目,改善环境质量。
3.以体制机制为保障,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落实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制,排污者要切实履行生态环保主体责任。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拓宽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渠道,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4.以环境监管为手段,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严密环境监管防控体系,落实好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推动形成环保守法的新常态。
05问:
在“十四五”期间,德阳如何充分发挥紧靠成都的优势,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推进“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
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肖静:
1.强抓规划引领. 依托专业团队,高起点、高规格、高水平编制《德阳市全域旅游战略规划》《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规划》《德阳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将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城乡建设、主体功能区、生态环境等规划融合。
2.构建发展布局.依托“三星堆”核心的巨大辐射力,构建“一核、一轴、两带、六区”文旅产业发展布局。一核指:发展三星堆极核;一轴指:建设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轴;两带指:建设沿龙门山和沿龙泉山文旅产业带;六区指:建设都市活力、德孝文化、三国文化、雪茄文化、年文化和红色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
3.打造金字塔架构产品体系.依托“一核一轴两带六区”发展布局,打造古蜀之源、三线之忆、熊猫之野、山隐之逸、年俗之韵、川味之魂、空天之趣等“1+3+3”金字塔架构产品体系,构建以三星堆为引爆点的集文化游、乡村游、健康游、工业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4.此外,将打造一批影响力大、梯度分明的特色亮点项目,壮大市场主体,加强区域联动,强化统筹保障。
记者 | 周玉琴 编 辑 | 何书阳 责 编 | 汪 巧
编 审 | 姜 颖 值班副总编辑 | 张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