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强化示范引领 打造劳模工匠品牌
大国工匠是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是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承载,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人才引擎。作为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德阳立足自身实际,强化示范引领,打造劳模工匠品牌,为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中国装备科技城、加快企业“智改数转”步伐提供专业技能人才支撑。
人社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近日发布2023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单位备案名单,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崔兴国技能大师工作室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截至目前,德阳已建设市级及以上工作室项目70余个,其中国家级、省级工作室项目超过20个。
崔兴国技能大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紧密围绕攻关创新、技艺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成为水轮机产品装配技术开发、创新成果孵化、高端技能人才培育的“摇篮”。工作室先后涌现出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崔兴国、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闯等一批模范典型。
为持续放大劳模工匠的示范效应,今年4月,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学院将通过“1+N”模式,聚焦德阳“3+1”主导产业,依托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等市内重点院校、以及重点领域企业,打造产学研一体化、考评赛全方位的技能人才综合培训基地,成为劳模工匠精神的传承阵地、职工素质的提升基地、工匠型人才的培养高地。
当前,德阳正加快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中国装备科技城,企业智改数转步伐加快,一批“黑灯工厂”、智能化车间投用,对未来产业工人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德阳将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匠才培育行动,逐步构建起从县级工匠到德阳工匠、德阳杰出工匠再到四川工匠和大国工匠的培养选树体系。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有效发挥东电、东汽、国机重装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领衔作用,鼓励组建以“3+1”主导产业为主,跨区域、跨企业的工匠人才创新联盟,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推动“校企共同体”建设,依托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打通产业工人队伍就业与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的通道。强化工匠技能传承,加强重点产业和社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力争到2027年,全市累计培训工匠(产业工人)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