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经济总量跨过3000亿元台阶,今年前三季度增长7%、居全省第三,入围全国百强城市榜单,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有信心。”11月13日,在“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德阳专场上,德阳市委书记、市长刘光强介绍。

        制造业是德阳的“看家本领”,工业总产值如何迈上万亿元台阶?如何加快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再造一个“工业德阳”?这场发布会给出了答案。

德阳大学科技园。德阳经开区供图

        从“三线建设”中走来

        德阳产业基础“厚”

        发布会上,德阳市副市长周杰分享了德阳的“兴市”故事。

        德阳是一座因“三线建设”立市兴市的工业城市。周杰介绍,“三线建设”前,农业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基础差、底子薄。“三线建设”后,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德阳在全国率先推行包产到组、撤社建乡等改革,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策源地之一,德阳也从农业小县蜕变成为新兴工业城市。

        依托“三线建设”积累的优势,德阳汇聚了国机重装、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东方宏华等科技领军企业。在“龙头”的带动下,数十年间各个产业蓬勃发展。

        目前,德阳汇聚全部工业大类41个、规上工业企业1523户、国家级产业集群2个。“德阳成为全省高端能源装备、新能源、绿色建材3条重点产业链的主要承载地。”刘光强介绍。

        “德阳在清洁能源装备、大型结构件处于领先地位,科技创新动能强劲,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全省前三,产业技术持续突破。”德阳市科技局局长谢武林表示,近年来“德阳造”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中国之首”——东方汽轮机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实现了商用,打破了国外垄断;国机重装自主研制的8万吨模锻压机为国产大飞机C919锻造了70%的关键结构件……

        抢抓国省战略机遇

        德阳区位优势“强”

        近期,市域(郊)铁路成都至德阳线(S11线)五洲广场站主体结构已完成封顶,预计2027年建成投运。

        近年来,德阳加速推进成德同城化发展,借势借力提升自身发展能级,坚持把同城融圈作为首位战略,对标补短板、借势共发展、协同创机制。

        随着成德同城化发展的推进,“投资德阳就是投资成都”“成都品质、德阳成本”正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目前,成德县市区开展飞地园区结对共建,成德协同创新中心正式运营,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聚集上下游企业2800余家。

        “去年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总产值占全国比重超20%。”周杰表示,下一步,德阳将健全新型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深化产业链招商,做实招商服务公司和前沿产业研究院,持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和质效。

        做强“3+1”主导产业

        德阳布局谋划“准”

        发布会上,刘光强将德阳描述为一座“敢为人先”的城市。

        “德阳是因改革开放而闻名的城市,农村改革开全国先河,国资国企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县域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刘光强表示。

        近年来,德阳持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统筹推进29项国省改革试点,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星堆文物保护利用、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等10余条改革典型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以制度改革突围,如今的德阳依然“敢”。

        机械装备、材料化工、食品饮料、数字经济是德阳的“3+1”主导产业。“目前,德阳正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建立集中力量抓工业体制,推进‘3+1’主导产业建圈强链围绕产业建圈强链。”周杰介绍。

        近期,德阳作出了《中共德阳市委关于集中力量抓工业的决定》,提出9条硬举措,进一步推动工作重心向工业聚焦、力量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倾斜。

        “《决定》旨在更好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的重要承载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力争到2030年工业总产值迈上万亿台阶。”刘光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