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漫丝路(一):十年共建!中国猕猴桃火热“出道”

2024/11/27 19:31:00 发布者:Hetao 来源:德阳市广播电视台 浏览次数:6012

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合作。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新西兰,与时任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共同为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揭牌。十年来,中国和新西兰秉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理念,共同推动猕猴桃产业向现代化、国际化、可持续方向发展。从今天起,《德阳新闻联播》推出三集系列报道《“猕”漫丝路》,带您一起关注中国猕猴桃火热“出道”背后的故事。


 【现场同期】:

联合实验室承载着两国在猕猴桃在科研创新深度合作的使命……

11月21日,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揭牌十周年工作座谈视频会举行。来自中新两国的猕猴桃专家等通过视频对话的方式,分享十年来共建猕猴桃联合实验室取得的丰硕成果。

【同期声】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联合主任 凯丝·金斯顿:

我们结交友谊、一起合作已经三十多年了,我们之间也进行了许多互访,这份友谊和持续的合作,促成了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成立。自联合实验室成立以来,猕猴桃研究项目已迁至天府新区科学城,科学城配备现代化设施,并且每年都有优秀人才加入。

时钟回拨到十年前。2014年11月,正在新西兰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时任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共同为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揭牌,由此开启了中新两国在猕猴桃研究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崭新篇章。来自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的李明章,不仅是现场见证者之一,也是十年合作的重要参与者。

【同期声】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首任中方主任 李明章:

我也有幸参加了这个揭牌仪式,(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握着我的手,他说,你们一定要利用这个联合实验室平台,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然后主要做科技创新,要富裕人民,要达到双赢。

中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种类众多,分布极广。最新统计显示,全世界猕猴桃属植物有54种,我国至少有52种。但是,这种被誉为“维C之王”“黄金果”的小果子,在国内曾经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1904年,一位新西兰女教师玛丽·伊莎贝尔·费雷瑟将一小包猕猴桃种子从中国带回新西兰,最终育出了三株猕猴桃,顺利开花结果。在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当地人将其命名为“奇异果”,几乎垄断了全球猕猴桃市场。

一颗小小的野生果子竟能迸发如此巨大的能量,中国作为猕猴桃原产地,如何从本土丰富的种质资源中选育良种?1980年,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开启了对猕猴桃的探索和研究。 

【同期声】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首任中方主任 李明章:

我们自主研究、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红肉猕猴桃品种叫“红阳”,它这个品种,在(占)世界红肉猕猴桃栽培面积的90%以上,这个品种也是世界上猕猴桃育种的骨干亲本材料,利用它育出的品种有12个。

“红阳”的问世,既改变了人们对猕猴桃的刻板印象,又重塑了世界猕猴桃产业格局,让中国猕猴桃在世界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中国和新西兰作为猕猴桃产业重要的参与者,既是竞争对手,更是合作伙伴。 

【同期声】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猕猴桃研究所所长、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 庄启国:

因为中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而新西兰是猕猴桃商业化最成功的国家,就是中国和新西兰合作,首先我们是技术互补、资源互补和市场互补,通过技术交流、取长补短,来促进我们的育种进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依托我国修建三峡工程契机,中国与新西兰合作开展了长江三峡库区猕猴桃野生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和异地保存工作,以及猕猴桃种质资源评价等工作,并在德阳什邡市建立了科研育种基地,以保证三峡库区猕猴桃种质资源的“移居”。 

【同期声】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联合主任 凯丝·金斯顿:

我们曾携手合作,在三峡大坝合拢之前,对长江沿岸各地的猕猴桃植株材料进行抢救保护。我们帮忙维持这些材料的良好状态,使其能够供四川乃至中国更多企业使用、开展研究以及进行开发利用。

【同期声】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首任中方主任 李明章:

现在是世界著名的猕猴桃种质资源保存基地,(什邡)这个基地,我们完整地收集了长江三峡库区的猕猴桃种质资源,目前收集了2000余份猕猴桃种质资源,现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猕猴桃种质资源。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立十年来,国内最大的猕猴桃科研实验室落地成都,保存种质资源1700余份,在德阳建成全球最大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圃,红肉资源占世界90%左右。同时,建有联合实验室陕西分中心、贵州分中心,苍溪、旺苍等多个工作站,形成了“1+2+N”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2020年9月,该实验室被中国科技部纳入“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为我国对外科技创新合作的高能级平台。 

【同期声】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首任中方主任 李明章:

我们建立这个(联合)实验室之后,把我们德阳育出来的新品种“金实一号”“红实二号”在全世界申请了品种权,做到了种源自主可控。我们在这十年中引进了新西兰很多病虫害防控、果园标准化管理、产品控制质量等方面的技术,大大地提高(推动)了我们国家的猕猴桃高质量发展。

 

十年,对于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而言,从揭牌的那一刻起,它就像一颗希望的种子,在两国科研人员的精心培育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资源共享到技术互补,从合作育种到产业提升,联合实验室不断发挥国际科技合作高能级平台的优势,让猕猴桃这颗小小的果实,在中新两国友好合作的“阳光”下,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也为全球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借鉴。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