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贫困享太平
在中江县瓦店乡太平村有一句顺口溜流传甚广,叫“一水一路脱贫致富”。这里曾被列为世界级贫困村,山丘地形的闭塞性,加上水资源不足,长期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相对较差。近几年,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铺开到点后,太平村的面貌也大为改观,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脱离了贫困线,日子更有奔头了。
瓦店乡太平村位于中江县城的西北面,距县城仅20多公里,西侧靠近旌阳区通江镇,记者驱车沿着蜿蜒的山丘公路来到了太平村的丹参种植基地,丹参种植专家正带着几户村民在地里干活,通过中江县科协的精准扶贫项目,万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入驻当地发展丹参种植产业,今年年初企业正式进驻太平村,短短几个月,丹参长势良好,村民们干活的热情也很高涨。
村民陈明秀说,土地出租有一部分收入,在这里打工5元一小时,一月下来要挣好几千元。村民尹华全说,租了七八亩田给公司,原先这些地种玉米,遇到天干没收成,现在旱涝保收,打工还要挣钱。中江县万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志刚说,这里属于龙泉山脉,土壤等自然条件是比较适合种植丹参的。
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的功效,生长于向阳的山坡草丛、沟边、路旁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而据种植专家介绍,在众多丹参品种中,中江丹参是其中品质最高的,经济价值也更高。但却一直没有受到当地人重视,经济效益也未被发掘。
村支书尹华满说,请了省农科院的专家,考察后还是认为种植丹参比较适合。中江县万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志刚说,当地一直缺水,但政府在这方面给了很大帮扶,有一年抗旱的时候,瓦店乡政府工作人员和我们一起参与抗旱,从很远的地方送水来。太平村缺水是长期以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干旱的时候连吃水都比较困难。
2014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后,太平村在扶贫单位和企业的帮扶下逐步摆脱了贫困的帽子。但是要真正走出贫困、生活富裕,光靠帮扶单位和帮扶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发展产业,尤其是农业产业,没有水怎么行?为了留住企业,县里乡上的干部想了很多办法。中江县瓦店乡党委副书记胡文说,通过市总工会以及市建院、市燃气公司等帮扶单位争取了国家的项目,投资是80多万修好了水泥村道。产业道路的修建,极大的解决了企业入驻难的问题,去年,精准扶贫单位又帮着村上修建好了八口蓄水池,初步满足了太平村农忙时农业灌溉用水的需求。
企业的入驻盘活了土地,也让农民有了就近打工挣钱的机会,但在企业中另一种发展模式更能带动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李志刚说,公司加农户是他们的主要模式,老百姓学到丹参种植技术后,他们按保护价收购,一亩地收入上万,这才是产业扶贫的核心。